过年本应是阖家欢乐、走亲访友的温馨时刻,但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却悄然变成了一些人的“甜蜜负担”。如今很多地方的压岁钱金额水涨船高,让人有些难以承受。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他提到儿子收到朋友给的1000元压岁钱,而朋友家有三个孩子,他回礼就得拿出3000元,感觉钱包被狠狠“咬”了一口。另一位朋友小玉也有类似经历,她家有两个孩子,嫂子给每个孩子包了200元红包。轮到小玉回礼时,她考虑再三,最终包了400元给侄子,结果嫂子看到后当场拉下脸,还跟哥哥抱怨小玉不懂事。这件事让家里吵得不可开交,小玉满心委屈。
压岁钱到底该怎么给、怎么回礼,确实让人头疼。通常情况下,家里孩子少的一方先给,回礼时要么等额,要么稍微多一点,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但如果一方想占便宜,比如网友吐槽大姑姐家两个孩子,她给每个外甥100元,大姑姐却只给自家孩子50元,这心里难免不痛快,往后干脆就不再互相给红包了。有的亲戚间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要么默契地不再给压岁钱,要么直接说好了不给。
朋友小周的农村婆婆很有智慧,她建议过年别先给亲戚孩子压岁钱,自家两个孩子,别人家一个,只要不主动给,亲戚自然懂意思,也不会给自家孩子,大家可以用送礼物代替。后来发现,老公家亲戚还真就这么默契,避免了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