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北京朝阳798艺术区举办了一场名为“淘金米”的艺术展览。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出1000粒黄金大米,并将其撒入铺满展厅的10000斤普通大米和稻谷中,邀请观众现场免费“淘金米”。展厅内,大米铺就的“粮仓”与金米构成的“污染”,暗喻了全球粮食体系中资本逻辑对生存资源的侵蚀。该艺术展将持续至5月25日,期间需预约参与,每人限淘一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无需报名费。
展览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有网友质疑浪费粮食。主办方回应称已关注到网络上的不同声音,表示大米不会浪费,展出结束后将另作他用。工作人员确认“淘金米”活动属实,并介绍道,此次活动就是将稻谷铺满展厅,让观众去寻找黄金大米,不允许携带探测仪器。考虑到小孩子可能会有过敏反应,主办方会酌情考虑,观众可以佩戴口罩后进入展厅。
这是一场参与式的艺术活动,属于社会介入的参与式艺术形式。艺术家杨烨炘此前也有过类似活动,比如将金粒洒在黄浦江。此次选择在展馆举办,是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互动。观众寻找到的金粒确实归其所有。按照目前黄金的市场价格,一粒0.5克的黄金米价值约300元人民币。
活动举办至今,网络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表示这次活动十分有趣,甚至可以对外宣称自己参与过一个市值45万元的行为艺术项目。然而,也有网友质疑该展“只是噱头,何为艺术”,认为这是在浪费粮食。还有网友调侃道:“捡到的‘穷人’哈哈大笑;看戏的‘富人’哈哈大笑。社会达到了一种穷富都大笑的平衡。”不过,也有参与活动的网友反驳称:“我们觉得这就是行为艺术,而且参与得非常开心、非常愉快。”、“这个展引发了我对价值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