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谋夺格陵兰岛、与乌克兰谈判矿产协议以及动用紧急战时权力提高关键矿物产量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又将目光转向深海矿藏。4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团队正在起草一项行政令,允许美国大量“囤积”太平洋海底的金属资源,将其添加到现有的联邦原油和金属战略储备中,以对抗中国在电池金属和稀土供应链方面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一举动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世界大多数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属结核,这种结核在深海高压作用下历经数百万年形成,被认为是海底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金属资源。这些如土豆般大小的黑色矿石富含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军工设备所需的镍、钴、铜、锰及微量部分稀土矿物。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计划加大开采这些多金属结核,并储存在国内,以应对未来中美冲突可能导致的稀有金属出口限制。该计划还包括根据美国国内法加快深海采矿申请审批,并建立多金属结核的陆上加工能力。
美国国内一直有声音呼吁在关键矿产供应上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幕僚长亚历山大·格雷声称,鉴于中国日益将深海视为与美国进行经济和军事竞争的前线,美国有必要关注这一领域。尽管包括国务卿鲁比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在内的共和党重量级人物支持深海采矿,美国去年通过的《国防预算法案》也要求五角大楼研究深海多金属结核用于国防的可行性,但特朗普任内的美国在国际深海采矿规则谈判中基本缺席。
目前,各国控制各自近海约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而根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海底管理局被授权决定国际水域中的深海采矿规则。美国虽然参与了公约起草,但从未正式批准,仅为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观察员国,没有投票权,也不能通过该组织获得海底采矿勘探或开采合同。相比之下,中国是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最大捐助国之一,已获得5份深海勘探矿区的许可证,成为全球首个拥有5个专属勘探矿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