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在杭州经营着六家托育园。一家公司找上门来谈合作,声称要为婴幼儿产品做广告,并承诺给园区的孩子们发放礼品小样。李女士同意了这项合作,并与三俩杭州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依芽童乐”照护中心项目的商改合作协议,支付了五千元费用。由于她旗下有六家店都参与了这个项目,总共支付了三万元。
然而,对方一直没有设置广告墙,也没有退还任何款项。随后,该公司代表开始频繁接触李女士,提出新的合作项目——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班。对方承诺会解决生源问题,这让正在考虑如何拓展生源的李女士心动了。于是,她又签订了一份代收款服务协议,约定每季度向对方支付三十六万元。对方声称这样可以帮助她获得基金会的补贴。
到了四月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布声明,澄清三俩杭州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涉嫌冒用基金会名义开展项目。此时,李女士已经支付了大量资金,但并未看到任何回报。她咨询了一位从事经侦工作的朋友,得知这可能是一个骗局。根据朋友的建议,她假装继续投资以追回部分资金,最终成功挽回了七十二万元,但仍损失了之前商改合作的三万元。
与此同时,广东的一位同行卢女士也遭遇了类似的骗局。卢女士同样被三俩公司吸引,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最终未能收回大部分款项。据卢女士透露,她推荐了387家托育园参与该项目,涉及金额高达一百九十三万多元,另外还有八十四万元用于融合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