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该文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聚焦五育融合、学校主导、家庭育人、社会参与及组织保障五个方面,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环境建设,关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与优化,强化精准支持服务,打造全方位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文件指出要涵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思想品格,夯实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根基。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培养健康阳光心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全员体育比赛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突出全员美育实践,鼓励开展各种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舒缓心情、丰富精神、陶冶情操;落实劳动教育制度,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文件还提出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度,注重同伴和师生关系塑造,营造有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将身心健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置不同学段的身心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并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全员育人作用,试点设立“成长导师”;支持学生融入学校团体,建立互助机制;鼓励教师做学生愿意倾诉的对象,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在学校公共区域布置心理角等设施,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就餐条件和餐食营养质量,优化校园基础设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