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美债抛售潮而动荡不安。2025年4月10日凌晨,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25%关税的当晚,美债市场出现剧烈震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51%,30年期更突破5%大关。这场被称为“债市雪崩”的动荡背后,关键谜团浮出水面:究竟是谁干的?是手握7590亿美元的中国,还是持有万亿美债的日本?
要解开这个谜题,需要看清美债市场的异常波动已超出正常市场调整范畴。短短三天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暴涨60个基点,这种剧烈波动在1987年股灾、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都未曾出现。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急忙撇清关系,声称日本并未抛售美债对抗关税,但市场数据显示,日本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1.08万亿美元降至1.06万亿美元,仅12月就减持273亿美元。而中国过去一年已累计减持573亿美元美债,最近三个月更出现加速抛售迹象。
这场抛售潮的深层动力,本质上是全球对美国经济治理能力的信任崩塌。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8日将中国商品关税提升至84%,次日又加码至125%,这种“核弹级”关税不仅重创中美贸易,更让国际社会看到美国经济政策已陷入非理性状态。瑞银测算显示,新关税将使美国CPI再推升2个百分点,而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民众对未来五年通胀预期已升至1993年来最高。
当关税战演变为金融战时,各国央行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债的安全性。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精准的金融战术。虽然官方未公开抛售数据,但市场多个线索指向中国正在实施“战略减持”。人民币汇率波动与美债收益率飙升形成时间重合,4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至7.4,专家预测可能下探7.5,这种贬值既对冲了关税冲击,也为抛售美债换取本币提供了操作空间。黄金储备的持续增加也表明中国正在“去美元化”,过去两年已将黄金在外储中的占比从3%提升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