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关税手段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施压,但这种策略在中国遇到了强有力的反击。在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的同时,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前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和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战略倡议”主任杜如松。文章警告美国不要低估中国的实力,并建议通过联合盟友构建新的联盟来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
文章提到,美国对中国的看法经历了从悲观到过度自信的转变,认为中国不可能超越正在崛起的美国。然而,这可能危险地低估了中国作为近百年来唯一GDP超过美国70%的国家的实力。在关键指标上,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例如,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制造能力是美国的两倍;在技术领域,中国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军事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造船能力和导弹库存显著增加,还掌握了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
尽管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但这并不足以构成战略劣势。过于强调中国的弱点可能会低估其实力。实际上,在与竞争相关的多个指标上,中国的实力远超美国过去的所有竞争对手。一些分析人士担心,过分强调美国衰落论可能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但真正的风险在于自满心态,这会导致美国缺乏战略意图,无法有效应对中国的挑战。文章指出,尤其是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时期,美国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单边力量,同时低估了中国的应对能力。
为了与中国竞争,坎贝尔和杜如松提出了一个方案:通过与其他国家结盟,利用所谓的“结盟规模”来抵消中国的优势。他们认为,在当前时代,能够规模化运作的国家将获得战略优势。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美国单独行动则难以匹敌。因此,美国需要改变传统的联盟观念,不再把盟友视为依赖者,而是权力的共同创造者。华盛顿必须将其联盟框架转变为一个可以在军事、经济和技术领域进行综合能力建设的平台。例如,日本和韩国可以帮助美国建造军舰,美国则可以与盟友分享最好的军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