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0日,阿根廷央行宣布,中阿两国同意将本币互换协议中的部分金额续签12个月,至2026年6月。此次续签金额为350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这缓解了阿根廷外汇储备的压力,也彰显了中阿伙伴关系的战略重要性。
声明发布的时机值得注意。几天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计划访问阿根廷并与总统米莱会晤。此前有美国官员曾试图施压阿根廷终止与中国的本币互换协议。
货币互换通常指两个持有不同币种的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币并支付相应利息。阿根廷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此类协议的拉美国家。2009年4月,两国首次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价值7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框架协议。经过多次展期,2023年6月9日,两国央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有效期至2026年6月。
根据最新续签,原定于2024年6月到期的350亿元人民币已激活额度延长至2026年6月。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支付,为阿根廷提供了喘息空间,有助于支撑比索,并帮助阿根廷企业支付中国进口商品及吸引中国企业投资。
目前,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而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173.99亿美元(约1261.6亿元人民币)。
彭博社认为,拉丁美洲已成为中美争夺影响力的战场之一,特别是在阿根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理事会将在11日就一项针对阿根廷的200亿美元新援助计划进行投票。此外,美国政府正在探讨是否向阿根廷提供信贷额度,以增强其硬通货储备。分析师表示,在美国确定方案前,保留所有融资选择符合阿根廷的最佳利益。
阿根廷总统米莱曾在竞选期间对华态度强硬,但上任后逐渐软化对华立场。